复习征途上,信息满天飞,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,你能分辨出真假,提取出关于考研最重要关键的信息吗,我们考研究生前需要搜集哪些关注哪些信息呢,下面我们把考研前需要搜集的各类信息给大家分析一下。
公开度不一的考研信息
一、公开信息这类信息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发布的,可以轻易获取,包括国家考研政策、招生单位特殊规定、专业目录、各单位招生简章等。然而即便这类信息是公开的,你也必须做一个有心人,时时留意他们的发布时间和发布途径。
二、半公开信息
半公开信息是不对外公开宣传的。但是你只要肯费工夫,多跑几趟,多找些人问一问,也可以获取,包括招生院校的导师所带学生情况,导师的性格喜好,录取的比例,专业课程的辅导情况等。三、灰色信息
灰色信息原则上是不公开的、或者禁止公开的。但是只要努力地多渠道搜集整理,仍然可以合法获取。例如专业考试命题范围、题型,招生单位的破格录取信息,专业课真题等。
关于考研的重要信息
一、招生人数
这项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如果把研究生的招生比作分蛋糕,那么这个数据就是蛋糕的尺寸,此项数据一般是在专业目录中显示。一般来说招生人数与录取几率成正比,特别是对于热门专业来说,更需要关注这个问题。建议大家在查看此项数据时不要单单看今年,至少分析一下近三年的数据情况。
二、报考人数
还是把考研比作分蛋糕的话,这项数据能清晰反应有多少竞争对手会跟你分。虽然说这一数据每年都有变化,而我们也只能看到前几年的,但一般情况下每年招考波动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,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了。
三、录取人数
这项数据在专业目录中一般可以从招生人数大概知道,但却不能等同于招生人数。依旧是那个蛋糕……并不是说蛋糕有多大,最后就能有多少人分到自己的一份。事实上会有老师比较严格,复试多刷了几个的情况(这种情况是极少的;也有受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的影响,于是进行了扩招,导致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的情况;此外,还有受调剂的影响,某些专业也会出现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,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的情况等等。
四、报录比
这项数据就是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的比例,直观反映了该专业的热门程度,越热门竞争力就越大这个就不用多说了。
五、推免人数
对于这项数据很多同学会认为其与考研没有太大关系,因为大家抢的都是非推免名额。事实上,如果某专业推免名额在当年的招生人数中占据绝大部分,那么对于目标是这个专业的考生来说是很不利的,大家在报考之前,必须通过院系官网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。
六、复试分数线
复试分数线是大家在报考前对自我水平的重要评估数据,也就是说只有你的水平能让你站在那个线里,才有资格进行进一步的角逐。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是国家线,有34所自划线的院校分数会比国家线高很多,这就需要大家去收集相关资源,清楚真正的分数线了。
七、人际网络信息
包括同学校同专业的直系研究生学长学姐等等。他们往往会有比较翔实、准确的关于命题范围、考试特点等方面的信息,如果能获取这些信息,对于之后的复习可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。
八、复习真题资料信息
通常很多学校都有参考书目,但有些参考书目都不会在招生简章中写出,这就需要去学长学姐论坛等地方搜集。历年真题是复习的根本。好好利用真题就可以从中发现常考点、重难点以及出题规律和特点,从而进行归纳总结,后期就要根据真题对应书本来复习,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与考题相结合。但是历年真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网上,这就需要大家去仔细甄别信息。
总之,学会搜集、归纳考研的重要信息,通过一定的人际网络连接来获取真正对自己有利的信息,才是考研前真正要做好的准备工作。